第26讲 恩典敞开怀抱——大筵席的比喻
恩典是敞开怀抱的,用的比喻呢是那个大筵席的比喻。
犹太人自称是神的选民,他们中间的文士、律法师和法利赛人更是稳坐在摩西的位子上。他们只晓得摩西,而不认识耶稣,只知道律法,不知道恩典。为了释放他们,也是为了释放世界上一切背着自己背不动的这个道德包袱、律法包袱、宗教包袱的人,耶稣借一切机会把恩典表明出来。
前头已经分析了一些案例,那这个大筵席的比喻呢也是一个案例。
有一个人摆设大筵席,请了许多客。到了坐席的时候,打发仆人去对所请的人说:请来吧。样样都齐备了。众人却异口同音的推辞。头一个说,我买了一块地,必须去看看。第二个说,我买了五对牛,要去试一试。第三个说,我才娶了妻,所以不能去。那仆人回来,告诉了主人。家主就动怒,对仆人说,快出去到城里大街小巷,领那些贫穷的、残废的、瞎眼的、瘸腿的来。仆人说,主啊,你所吩咐的已经办了,还有空座。主人就对仆人说,你出去到路上跟篱笆那里,强拉人进来,坐满我的屋子。我告诉你们,先前所请的人,没有一个得尝我的筵席。(参路14:16-24)
在这个比喻里,筵席就是天国,就是恩典。筵席的主人,就是上帝。
先请的人特别指犹太人,神的选民,也泛指一切有道德和宗教地位,被承认得应许的人,包括我们基督徒。
后来的人是指,不具有道德优势,没有宗教地位,原来不被承认,也没有得应许的人,就是那些外邦人,就是社会上那些不信的人。
我这里边分了六小节,但是都很短。
第一节 恩典主动人被动
第一层意思,这个大筵席的比喻,是恩典主动,人被动。恩典主动找人,人是被动的。
你注意啊,这场筵席从头到了是主人一手安排的,它是按照主人的心意,照着主人的时间表,由主人发出邀请,并派人去请客人。而客人完全是被动的,客人只能说Yes or No。你注意所有的这个事情都是主人安排的。我们面对神的恩典的时候,我们只能说Yes or No。恩典就是这样,恩典从头到了都是神的安排。时候到了阳光洒下来,时候到了雨水降下来;时候到了耶稣入世、受死、复活;时候到了耶稣来呼唤我们;时候到了我们进天国!那么的确恩典的主动权完全在神手里,与我们人的筹划和努力无关。
中国人说到福,也常常讲,福临、福降、福至。福主动,你注意啊,这个福就是幸福的福!福临说明福是居高临下的,福降说明福是从天而降的,福至说明福是不期而至的。
然后我们又常说蒙福跟得福,但是从来没有听人说过争福,争取福分;赚福,赚取福分,从来没听说过。因为这个福,这个恩典这个东西,神完全主动而人是完全被动的。你任何一点主动全是不合乎它的本质,这就是为什么说,靠行律法、靠行为,你想讨神的祝福,那是用错了方法。越谦卑、越可怜,越忧伤、越痛悔越好。
这是第一层意思,这个大筵席的比喻第一层意思。
第二节 恩典丰富人生不剥夺人生
第二层意思呢,恩典丰富人生,一点也不剥夺人生。
没有一个人不渴望恩典的,但是呢为什么有人不要恩典?特别那三个被优先邀请的人就拒绝来赴筵,只是因为一点眼前的短暂的物质的利益,他们就拒绝了这么浩大的恩典。
我在想如果一个小孩子听到这个故事,他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?小孩子一定会问,被请去吃大餐为啥不去啊?吃完了回来再去看那地嘛,吃完了回来了再去遛牛嘛,吃顿饭也不耽误你度蜜月。
想一想是这样啊,他们为什么这么傻,为什么想不到这一点呢?但是实际上你仔细想想我们都这么傻!那些只顾今生不要永生的人不就是这样吗?他们根本想不到永生一点也不妨碍今生,只会给今生平添无限的喜乐。一个得了永生的人,一点都不耽误今生的,因为今生这一段就是在永生里头。
你看耶稣这个比喻真是恰到好处,真是到位。就为了一块地、两头牛、老婆孩子热炕头,就耽误了这个永生啊。
但是呢实际上有一个问题,造成这种误区,这种误解的现象只有一个原因,就是人们一般认为宗教是一种欺骗跟剥夺。
为什么人们只顾今生不要永生啊?你怎么说永生不耽误今生,他还是不进来,为什么不进来?他因为觉得你宗教是骗人的,而且你是剥夺了我的人生乐趣,你是锁链。他们认为相信永生会耽误今生。他们说投入宗教会损害幸福,所以最好的态度是敬而远之。
所以我们要知道,我们基督徒为什么总是在墙旮旯里,总是被边缘化。当然西方基督教越来越边缘化,我们中国基督教刚刚兴起来就开始被边缘化。有各种原因了,其中有个原因就是我们的宗教化,你的宗教化会导致边缘化。
这三个人被邀请,他们不知道,他们收到的这个邀请,不是宗教的邀请,是信仰的邀请;等待着他们的大餐,不是律法的大餐,而是恩典的大餐。他们不知道。
这是第二层意思。
第三节 恩典之门向一切人敞开
大筵席的比喻很重要的一个意思就是,恩典之门向一切人敞开。
三个人没有来,主人虽然动怒,却没有降怒于他们,只是任凭他们去。
你们看到了,上帝从来不强迫人,你不来你就不来。人有拒绝恩典的自由,这是恩典本身的一部分。恩典、恩典,你如果不允许人家拒绝,那叫什么恩典呢?
自由,自由就是包含着人家不听你的话的自由。亚当、夏娃在伊甸园里边上帝都给他们这个自由。你可以吃,也可以不吃,我告诉你后果,但是并不剥夺你的自由权利、选择权利。你按道理说,既然你知道这个果子不好,你把这个树连根拔掉不就完了吗?我当时就这么想过,什么知识果,知识果,你放在那儿干嘛?你又明明知道他们会吃的,因为你是先知嘛,上帝是先知先见的,先觉的。你明明知道你说了也白说,你还不快拔了就完了。
我告诉你,即便冒着让我们人类死的这种危险,他也不剥夺我们的自由,为什么呢?如果剥夺了我们的自由,我们就不是人了。
我这个喜欢哲学,喜欢思考的人,其实琢磨圣经琢磨了这么二三十年了,含义极深。
耶稣这个故事很深的含义,这个故事发展到最后,它的终极意义才浮现出来。什么意义呢?就是说恩典之门对一切人敞开。
我们看到,主人一开始的时候叫仆人去请那预定的人,他们不来。接下来就到外面去呼唤人,引导人,甚至强拉人来赴筵,什么人都可以,直到坐满屋子为止,什么人都可以。
耶稣告诉我们,不是只要在宗教里就能进天国,不是这样的。不是只有像样的人才能进天国,不是哪些特定的人才能进天国,这个含义很可怕的。我们现在基督徒,我们是预定进天国的,这是没错的。但是你这预定的人请你你不去,为什么不去呢?因为你被世界缠累了,你被骄傲阻挡了,你不去。你不去,耶稣说,我可以从石头中兴起亚伯拉罕的子孙来,我可以请那瘸腿的、瞎眼的、残疾残障的人来,我可以强迫一些人进来,不分善恶。
我在想这个天国必须坐满,这个含义其实很深,这个我们不能展开讲,这个道是完满自足的,他不能有缺失、有缺损,他有缺损祂就必须填满,就好像光一样。光是完满的,你们注意到,光有空就照进去,有空隙就照进去,它不能允许有空隙。那么神的道也是这样。
保罗说一句话嘛,他说:我们都犯了罪,亏缺了神的荣耀。(参罗3:23)
这个罪就是一种亏缺,罪人也是一个亏缺,所以最后要填满。
看来一切道德跟宗教的前提条件,一切原先的入场券,贵宾卡之类都失效了。还有什么区域、等级、权限都无效,通通作废。
实际上,天国的门是开着的,凡是想来的人都可以进来。而最后、最终谁进来?是些什么人进来呢?最后我们看这个故事,难以置信哪——愿意!只要你愿意来都能来。
第四节 领受恩典的唯一资格是愿意
这是我要讲的下面第四层意思,领受恩典的唯一资格是愿意。
进天国的条件其实只有一个,就是你愿意来,就好。
这算什么资格呢,这分明是不需要资格嘛。其实恩典的含义就是不需要资格。
我们昨天讨论了半天配不配的问题,这个问题在恩典之下是不存在的。阳光照好人也照歹人就是这样,没有条件,只要在阳光下,只要你接受,或者说愿意接受就是唯一的资格和条件。
愿意啊,愿意是很要紧的。我想到,当你深爱着一个人,当你终于有机会向她发出爱的邀请,你的期待是什么?不就是一个愿意,就是一个愿意吗?
上帝也是这么爱着我们,早就爱着我们。他期待着我们的一个回答就是俩字,愿意,就是愿意。
但是一个愿意为什么说出口这么难哪 ?为什么白白的丰盛的恩典,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不愿意?表面看来是舍不得放下世界上的事儿,或者是对恩典还不认识,但是更深的一层看,归根到底是,他们对邀请他们的这个人没有信心!不听主人的召唤,轻看他。我们常常轻看、小看耶稣,我们真的相信耶稣有那么浩大的恩典吗?真的是有求必应,言出必行、话到病除,我们真的相信吗?我们真的是小信。所以有时候他请我们,我们不去。要我们做什么,我们没做。让我们去投靠他,我们不去投靠。这都是信心的问题。
所以我要讲的下边一层意思,接下来一层意思就是说,只有信心盛得下恩典。
第五节 只有信心盛得下恩典
唯一能让人向神说愿意的是信心,唯一能让人放下世界的是信心,唯一能让人战胜无知的是信心。
那三个拒绝的人就是没有信心,他们不能向神说愿意,不能放下世界,不能战胜自己的无知。当然了有人可能会觉得,是这三个人傻,他们如果有智慧的话,他们就不会错失良机啊,他们应该先去赴筵,然后再去办私事。芝麻西瓜一起得,今生永生不耽误。
但是我们要知道一点,我们从高处往下看,从头到尾我们都看到了整个故事的全程。但是故事中这三个人,他们没有全程看到里里外外、前前后后。我们换位思考的话,如果我们是那三个人,不知道赴筵席的含义这深远,只认为是一顿饭而已,我们大概会说算了吧,算了吧。
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要求被请的这三个人,有我们这种事后诸葛亮的智慧。这等于要求,他们预先知道他们压根不知道的内情。我们唯一可以要求他们,是被请的三个人,应该有,也可以有信心。他们应该相信主人的邀请,他们可以不凭自己的聪明,放下眼前的利益,就像那些贫穷的、残废的、瞎眼的、瘸腿的人一样,一听到邀请就信,信了就来,来了就吃,吃了就走。
罪人就是这样,耶稣一来说,啊!神要恩待你赦免你,罪人说,哎呀太好了,我就需要怜悯、需要恩待、需要赦免。那义人就说,我不需要,我家里还有两块地呢,我还有两头牛呢,还有老婆孩子热炕头呢。
恩典可以感召罪人,毫不犹豫,二话不说跟着就走,但是却感召不了任何一个义人,那些自以为义的人啦。
后来不分善恶被召来赴筵的人,他们在世界上没有地位,没有优势,没有骄傲的资本,就很容易接受恩典,就很容易产生信心、信靠、信赖、信从,就是这样。
第六节 宾客的礼服就是信心的义袍
最后一点意思我要跟大家分享,这个宾客的礼服是什么意思?其实就是信心的义袍啊。
马太福音里才有这段话,在其他福音书里没有这段话,马太福音里面讲,他说:王进来观看宾客,见那里有一个没有穿礼服的。就对他说,朋友,你到这里来,怎么不穿礼服呢?那人无言以答。于是王对手下的人说,捆起他的手脚来,把他丢在外面的黑暗里。因为被召的人多,选上的人少。(太22:11-14)
这段话很容易让我们困惑,我们从头来讲。形形色色的,参差不齐的来赴筵的人当中,不管什么人他们都是因着信来的,就是一招呼他们,他们就信了,就跟着就来了。这就是他们得以入筵席的无条件的条件,不需要资格的资格,就是你愿意嘛,愿意是以信为基础的嘛。
当他们一入门的时候,就凭着这个信心,凭着愿意,一迈进这个恩门的时候,就脱去了过去的污秽的衣裳,穿上洁净的礼服!这礼服就叫义袍。什么义袍?因信称义的义袍。这个义袍是凭着恩典,因着他们的信心而给他们的,凭他们的行为也就是凭他们自己的能力去买,买不起的。
这要饭的、瘸子、瞎子,我们都是罪人,我们怎么能够靠行为完成律法的义呢?是不可能的,这个义是所赐之义,所赐的礼服,所赐的义袍,就是他们一进门自动就穿上!这是天国的筵席上必须穿着的,从头到尾就不能再脱了,你就要穿上。这个义袍不是他们拥有的,不是他们买来的,也不是他们赚来的。这礼服这义袍,是主人按照他们的信心和顺服,在一进门的时候一一赐给他们的。
所以他们穿的这个礼服不是好行为的标志,他们都没有什么好行为,而是神恩典的标志。这件义袍不是披在他们的行为上,而是披在他们的信心上。
于是我们在马太福音才看到这个比喻。 这个比喻就告诉我们,凡是本乎恩因着信来参加这个筵会的,都得了一身义袍穿上。本乎恩因着信得救就是称义。而且他们要穿着这个义袍吃喝,没有穿义袍的,显然不是本乎恩因着信。
从另一个角度来说,人一旦失去了信心,就等于离开了恩典,因信而来的义袍就没有了。
这种事确实会发生,而且教会里确实有这样的人。保罗就曾经说过,这些人是从恩典中坠落了。(加5:4)
那么恩典中坠落是什么意思呢?并不像许多人以为的,是指在恩典中放纵了。圣经的原文是加拉太书五章四节:你们这靠律法称义的是与基督隔绝,从恩典中坠落了。(加 5:4)这是原话。清清楚楚地讲什么叫坠落,从恩典中坠落,是回到靠律法称义。
我们靠恩典得救了,得救了之后呢我们有软弱。怎么对付这个软弱?有一种说法就是说,要靠律法。入门是靠耶稣基督的恩典,入门之后的深造,要靠你自己,守律法。保罗说这就叫从恩典中坠落了。
他说,你们靠着圣灵入门,倒要靠律法成全吗?那怎么办呢?我们都问这个问题,你蒙着恩,你得了救,你称了义,结果你进来了,进来之后你又软弱又跌倒,你怎么办呢?保罗说了三句话,在加拉太书、在罗马书,他给出的处方三句话:靠着圣灵,凭着信心,等候所盼望的义。(加5:5)
第一,靠着圣灵。
罗马书的第七章结尾讲我好苦啊,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?接下来第八章一开始就讲,我身体上有两个律,一个是肉体的律,一个是圣灵的律。我顺从肉体的律就是死,我顺从圣灵的律就是活。他说,靠着耶稣基督,就是顺从圣灵的律。
第二句话是,凭着信心。
永远他不会说凭着律法、凭着行为。他从来不说这个,因为你凭着律法、凭着行为,你死定了。就是因为律法行为不行耶稣才来给我们恩典。
那最后,等候所盼望的义。意思就是说,你这个义,要坚持下去,要一直下去。
所以啊,从恩典中坠落的意思就是,从靠信心称义退回到靠律法称义。从本乎恩典又退回到本乎律法,这就是义袍不见了。
义袍不见了,天使就会说,你已经不属这儿了,你还是属律法的呀,回到你律法里去吧!回到外面哀哭切齿的地方去!
已经进入恩典,又从恩典中坠落到律法里,就好像穿着礼服进了筵会的门,最后又换上了讨饭的破烂衣裳。
在律法中,我们就是讨饭的人,不在恩典下而在律法下,不再仰望神的怜悯,而是依靠自己的努力,不再是自由而高贵的王子,又回到了沿街乞讨、穷困潦倒的生活。一旦离开了绝对被爱的恩典状态,就感受不到只有在这种状态下,才会有的平安、喜乐和幸福。
什么叫天国的筵席?我告诉你,天国的筵席吃的是这三样:平安、喜乐、幸福。
不是吃的大鱼、大肉、大虾,是吃的心灵的那个美善。那你一旦回到律法,不是凭着信心,那这种心情立刻就没了。你又回到乞丐的那个可怜的光景,在律法面前接受控告的那种光景。
毫无疑问,人什么时候回到律法,什么时候就失去恩典。人什么时候在海浪中挣扎,什么时候就已经离开救生艇了。如果你在救生艇上,你干嘛跟海浪挣扎呢?人什么时候觉得自己行,什么时候就离开神的怜悯了!这些事儿在灵界里是切切实实地在发生着。
浪子回家的故事就是这样。为什么当那个小儿子回来享受恩典筵席的时候,那个好好的大儿子却不入筵席,留在门外抱怨。
原因很简单,大儿子虽然置身于恩典中,心态,他的心态,却一直是被囚禁在律法下。
他对父亲说:我服侍你这么多年,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令。意思就是说,我配得你,配得你的奖赏,这不是律法的思维吗?你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,叫我跟朋友快乐。你看,你没有按律法奖赏我。但是你这个小儿子,跟娼妓吞尽了你的产业,他一来你倒为他宰了肥牛犊。意思就是说,你这样做不合乎律法。看来大儿子心里只装着律法,不知道恩典为何物,这就一直使他生活在福中不知福,活在恩中不知恩哪!活在富足中,却过着贫穷的日子,身为儿子却像个雇工。
所以父亲多好啊,老父亲一点都没责备他,只用一句话点醒他,说:儿啊,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。你知道吗?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。(路15:29-31)
祷告
天父,我们感谢你,我们都是你的儿女,我们有时候不知道,我们以为我们是乞丐。啊,你请我们赴筵的时候我们常常不来!我们为我们眼前的事情,为这个世界上的事情,为我们已经懂得的一些骄傲的事情,我们就阻挡了你的召唤,我们不是凭着信心听你的话,我们是凭着自己来选择听不听你的话,听不听你的邀请,真是求你来赦免我们,恩待我们!
从这个故事里,从这个大筵席的比喻里,我们学到你叫我们学的功课,让我们知道,我们听从你的召唤,我们要赴你的筵席因为你是恩典的筵席,我们要穿着你赐的义袍,永远不脱下、永远不坠落!
主啊,谢谢你,谢谢你!求你时时刻刻地引导我们,就活在我们的眼前,借着这些故事,这些比喻,把你的肺腑心肠向我们显明出来。
主啊!谢谢你听我们的祷告,奉耶稣的名,阿门!
026讨论题a. 既然耶稣的恩典如此丰富,为什么很多人宁愿放弃恩典而选择自我利益? b. 请分析三个不能参加宴席之人的原因?为什么他们看不见神恩典的彰显? c. 你如何理解保罗在加拉太书中指出的“从恩典中坠落”?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