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三章 吃喝耶稣之一:为何吃喝
吃喝耶稣分两课,第一课是为何吃喝?还有一课就是如何吃喝?耶稣跟犹太人有一段很长的对话,听起来有点奇怪的对话,我稍微归纳整理了一下,按照顺序。
犹太人说:我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,如经上写着说:他从天上赐下粮来给他们吃。
耶稣说: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:那从天上来的粮不是摩西赐给你们的,乃是我父将天上来的真粮赐给你们。因为神的粮就是那从天上降下来赐生命给世界的。
犹太人说:主啊,常将这粮赐给我们。
耶稣说:我就是生命的粮。到我这里来的,必定不饿。信我的,永远不渴。
犹太人私下议论说:这不是约瑟的儿子耶稣吗?他的父母我们岂不认得吗?他如今怎么说自己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呢?
耶稣回答说:你们不要议论。我就是生命的粮。你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,还是死了。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生命之粮。人若吃这粮,就必永远活着。我所要赐的粮,就是我的肉,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。
犹太人彼此争论说:这个人怎能把他的肉给我们吃呢?
耶稣说: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: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,不喝人子的血,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。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,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。我的肉真是可吃的,我的血真是可喝的。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常在我里面,我也常在他里面。永活的父怎样差我来,我又因父活着。照样,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着。
这些话是耶稣的迦百农会堂里教训人说的。他的门徒中有好些人听见了,就说:这话太难了,谁听得懂呢?
耶稣心里知道门徒为这话议论,就对他们说:这话会绊倒你们吗?倘若叫你们看见人子升到他原来所在之处,又怎么样呢?叫人活着的乃是灵,肉体是无益的。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,就是生命。(约6:31-36)
这段对话很长,但是他的意味更深长,而且举足轻重的这个重要性。
第一节 为什么必须吃喝耶稣
首先讲第一点,为什么必须吃喝耶稣?也就是耶稣为什么要说,你们若不吃我的肉,不喝我的血,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头。
从几个角度来看:
第一个角度,生命的角度来看。
那耶稣的血和肉,不是指他的肉体,而是指他的生命,就是他的灵。这点大家都清楚。我们的生命,说来也不是肉体,因为耶稣明明说:叫人活着的乃是灵,肉体是无益的。这是从生命的角度,就是从灵的角度。从灵就是生命的角度,从生命就是灵的角度,来谈血和肉的问题,来谈吃跟喝的问题。
那么,第二点,从得生命的角度来看。
耶稣曾经说过,信他的人就得永生。为什么这里又说吃他喝他的人才有永生呢?
这个信他,跟吃他喝他这两件事,是不是一件事儿?其实,实际上是一致的,信耶稣跟吃喝耶稣两者是一致的。理解他们的一致性,关键词就是生命。
前三个福音书都是讲信,就信耶稣。但是,到了第四个福音书约翰福音,就进一步指出,信耶稣是为了得生命。你们注意,有人讲约翰福音是一个生命的福音书,他里边大讲生命。从一开始,开头的时候,太初有道,生命在他里头,这生命是人的光。是吧?然后,接下来结尾的时候怎么说呢,但记这些事,是要叫你们信他是神的儿子,好叫你们因着信他,从他那里得生命。那前后呼应,扣得非常紧。
说约翰福音是一本生命的福音书,其实它比前三本福音书更深入,这就是为什么把它放到最后。前三本都是讲信,信,信,约翰不仅讲信,而且告诉我们信了之后干什么,信了之后得什么,当然也包括信什么。信的就是耶稣的生命,得的就是耶稣的生命。而且他提到了,耶稣的生命是有血有肉的,是他亲眼看过、亲手摸过的。这是从生命和得生命这两个角度。
第三个角度,是从生命和生命力的角度来看。
信耶稣得生命之后,生命力从哪里来?靠吃喝而来。一个婴儿生下来,如果不会吃不会喝,就没什么意义。因为虽然有了生命,却没有生命力,等于没有生命。生命和生命力不可分,所以信耶稣跟吃喝耶稣也不可分。生命需要生命力,那信耶稣就需要吃喝耶稣。西方基督教的衰弱,跟宗教改革前只讲行、不讲吃喝有关系,那么也跟后来改革以后只讲信、不讲吃喝有关系。
今天很多情况下,慕道友一信耶稣,就不见耶稣了。他们一入教会,吃到这,吃到那,就是吃不到耶稣的肉,喝不到耶稣的血,就渐渐疲软、衰竭。耶稣的美善,耶稣的爱,耶稣的慈悲、怜悯,耶稣的祝福、能力、权柄,讲得天花乱坠,结果把人引进来了。进来一看,哪儿有耶稣,这不全是律法,全是枷锁。
当然,不是说讲道不讲耶稣,是讲的得有时候没血没肉,偶像化、教义化了,抽象地高举,具体地忽略。难怪耶稣一开始就告诫门徒,我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,我是一个可吃可喝的生命,也是你们必须吃必须喝的生命。
这个有血有肉这个词,形容得非常生动的。你看我们读小说的时候,说这个人物刻画的有血有肉,意思就是说很丰满,很真实,是活的,鲜活的。那我们现在传讲的耶稣,是不是这么一个有血有肉的耶稣?我们人生所经历的事儿,他都经历过,他凡事做了榜样。
这是第一个,什么叫吃喝耶稣。
第二节 第二点,耶稣真的可吃可喝吗
第二点,耶稣真的可吃可喝吗?
因为耶稣说话很恳切,他说:我的肉真是可吃的,我的血真是可喝的。
因为他知道这个话很难理解,所以他就用的这个真是真是来强调。如果意识到耶稣是道成肉身,如果意识到这句话是道向人说的,意识到这句话是道本身向人说的,那么我们就容易听得懂。原来他说的是,我本是你们看不见、摸不着的道,但如今我成了一个人的生命,有血有肉地活了出来。你们不仅可以在我身上看见道,也可以在我身上吃喝道。我,就是道,真的可以被你们吃喝消化了。
所以我在想,老子,庄子,中国的这个道家们,听到这个消息也是兴高采烈的。老子在道德经里边讲,他说:众人就是吃吃喝喝、嘻嘻哈哈,不知道在干什么。他说只有我,我独独地守着自己的母亲,吃我的母亲。翻译成现代话就是这个意思。我独食母,这个东西没法解释,特别是儒家,孔孟他们没法儿解释老子。你要孝敬父母,是吧?怎么能说吃母亲呢?又不是吃奶的意思。而贵食母,把吃母亲看得比什么都重要。母亲代表道嘛,万物之母,就是道,他在吃道。
道成了一个肉身,原本就意味着,这个肉身所承载的就是道。这个肉身的生命就是道的生命,道就表现在他的心思和行为,表现在他的言谈跟举止,表现在他的为人处事。就是他的生命的里里外外,都蕴含着这个道,都闪烁着这个道。
所以圣经这么说的,圣经说:他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,是神本体的真相(来1:3)。神就是道,道就是神。
神本性一切的丰盛,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他里面。(加2:9)
而且,从来没有人见过神,唯有他将神表明出来。(约1:18)
些句话我重复了好多遍。
我原来想是在每一个重要的地方,我都把这个拿出来,让我们时时刻刻意识到,耶稣是道。耶稣不是先知,不是祭司,不是君王,耶稣是道本身。他就是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,我们所听见、看见,也亲手摸过的。(约一1:1)
约翰一书一开头就是,耶稣就是有血有肉的道,耶稣就是可吃可喝的道,这一点非同小可!
这意味着,耶稣不是一堆僵死的教条,不是仅供敬拜的对象。他是我们每天必须吃的生命之粮,必须喝的生命之水。
这意味着,再正确的理论,再完善的组织,再火热的事奉,如果不把信徒引向耶稣有血有肉的生命,都是无益的。
这也意味着,只高举耶稣的神性,却忽略他具体的人性,忽略神性对人性的破碎,也忽略人性对神性的表达,我们就无法从耶稣身上获得生命力。
就是他那个道,是藉着他的具体的人性,藉着他具体的人性表达出来的。藉着他的有形有体的、有血有肉的生命的举动表达出来的。你忽略了这些细节,你等于把他全部忽略掉了。生命在于细节呀。
这是第二节,耶稣真的可吃可喝吗?
第三节,什么叫吃喝耶稣?
好,第三节,什么叫吃喝耶稣?
耶稣说:吃我的肉,喝我的血,实际上就是说,我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,你们要与我同在,与我相交,咀嚼跟吸取我的生命。
所以,下面我就谈三点:一个就是耶稣的还原,一个是耶稣的同在,一个是耶稣的相交。
耶稣的还原。
那么耶稣在哪里?不仅对没信的人,就是对基督徒来说,这也是个问题。
耶稣到底在哪里?我们前边也谈到过,抽象地说,一般地说,耶稣在天上至高处,耶稣在人心极深处,无处不在。他的光彩,他的馨香,他的身影,无处不在,处处被心有灵犀的人所体察。
我们也看到他在教会里被人高举,在教堂里被人敬拜,被人赞美。
其实,真实的耶稣原型是在圣经的记载里,在四福音书里。耶稣是一个有血有肉、活灵活现的生命,四福音书里,丰丰富富的、很细致的记载了他的生命的样式,他的心思意念,甚至音容笑貌,我们都仿佛能看见一样。为什么需要四本福音书,就是要让耶稣有一个立体的投视。有四个观察者,从四个角度,四种描述。
神学家贝利端纳在《神在基督里》这本书里谈到,基督信仰的出发点,绝不应该是一套有关基督的现成的形而上的教义,而必须是我们在圣经福音书中所面对的真实的、具体的耶稣。他的内在生命对诚实的追求者而言,就是神的启示。注意,神的启示,决不仅仅是说出来的一些话。
耶稣的这个生命,本身就是神的一个启示。神是藉着耶稣这个活生生的生命,有血有肉的生命,向我们启示的。
道成肉身呢,在这英文圣经里边,就翻译成话成肉身。原来是说话、说话、说话,现在这个话变成了一个个生命,在这个生命中向我们说话。耶稣向我们说话,不仅仅是说出来的言语,他为人处事的每一桩、每一件,都在说话,向我们启示。
林语堂在《信仰之旅》一书中,也表达了类似的关切,他说,为什么再好的神学诠释,也会削弱耶稣话语的力量?因为再好的神学家,也没有耶稣的一颗心。那么在哪里才可以摸到耶稣的心呢,只有在福音书对耶稣有血有肉的记述里,才能摸到耶稣的心。所以圣经宝贵啊!圣经的核心,其实就是四福音书里的耶稣。
在四福音书之前的旧约部分,是为耶稣作预备的,预备,预表,预言,预期。那个四福音书的后边的使徒书信呢,是为耶稣作见证的,是吧?门徒的见证,圣灵的见证。那么,只有中间这四个福音书,是它的核心的部分,因为那个生命,在这里展示出来。这是讲这个耶稣的还原,还原到那个真实的耶稣。
那么第二呢,就是耶稣的同在,耶稣的同在。
圣经记载的真实的耶稣,藉着圣灵鲜活起来,成为当下与我们同在的耶稣。所以,在读四福音书的时候,一定要读到一种状态,就是当下你就在里头,不要好像读一个2000年前的传说。
祁克果,你们知道这个人,是个哲学家,也是一个神学家。他写的那一本书叫《基督中的历练》,其实是一本书中的一篇讲道。他里边讲到,耶稣并没有离去,他永恒地活在世上,伴随着每一个时代,叫每一个时代的人都与他同时代。明白这意思?都与他同时。你如果不能叫自己在与耶稣同时的情况下做基督徒,那么你就不算一个基督徒。明白这个话?你如果不能叫自己在与基督同时的情况下作基督徒,那么你就不算一个基督徒。或者,在基督与你同时的情况下,却不能感动你亲近他,那么你无论如何也不算一个基督徒。
祁克果的意思是说,不是回忆一位过去存在过的耶稣,也不是面对一位教义所归纳的耶稣,更不是期待一位将来再来的耶稣,而是定睛一位此时此刻就在你眼前、就在你身边的耶稣。
圣经中耶稣所说的每一句话,就是此刻对你说的。圣经中耶稣所做的每一件事,就是当下对你做的。耶稣的同时,不仅对你是此时,对你的后代,后代的后代,他永远是此时。
这就是圣经上为什么老说,神是亚伯拉罕的神、以撒的神、雅各的神。(可12:26)你看,他与这三个人、三代以色列人同在,都是当下里的同在,都是当下里的同在。
他说:我与你们同在,直到世界的末了。(太28:20)他是永远与一代又一代的人同在。
好,这是这个同在的问题。
这个前边是还原,还原到圣经四福音书里的生动的、有血有肉的耶稣。那么就是同在,当下的同在。
接下来,就是相交,生命的相交。
这里边我要给你们详细谈谈这个哲学家柏格森,论生命相交的这个观点。我上午提到他了,得了诺贝尔文学奖。法国哲学家柏格森,因为提出这个意识流的理论,荣获1927年诺贝尔文学奖。他谈到过生命相交的重要性。
下面是他的话,你们注意听,这是哲学的话:认识的方式分成根本不同的两种,一种是围绕着认识对象转,一种则是钻进对象里头去。不管你向我说出多少件关于一个人的事情,不管你为我描述出多少这个人的特点,这些描述和分析,还是将我留在相对的东西里面。唯有与这个人本身打成一片,才会使我得到绝对的东西。
以一部小说中的人物为例,我从小说里读到了他的种种经历,小说家堆砌出他的种种性格特征,并尽量化作他的话语和行动。但是,这一切根本不能与我在那一刹那与这个人物打成一片时,所得到的那种直截了当、不可分割的感受相提并论。有了这种感受,我就会看到他的所有言行举止,都是非常自然的从本源中奔流而出。
哎,我们认识耶稣,跟这个真的是深有同感哪!当你一旦认识了耶稣这个人是神的儿子,是道成肉身,是从天上下来的,是从那个真实的世界进入了我们这个虚幻的世界,这一点你意识到了以后,他说的每句话你都能理解。我来自天上,你能理解。我去给你们预备地方,回来再来接你们,你都能理解。我不属于这个世界,你也能理解。吃我喝我,也能理解,什么都能理解。我第三天要复活,你也能理解,你能理解很多东西。
所以要抓住那个生命的本源,而且与他相交。就是让我们也进入到他那个生命里边去,那我们就是永生。耶稣说:认识独一的真神,并他所差来的耶稣基督,这就是永生。你一旦认识到这一点,你就进到他的生命里边,你就得了永生,就是在永生里了。所以我说,基督徒跟耶稣基督之间,如果没有这种一对一、面对面、心对心、灵对灵的交融,真的就是非常遗憾,非常遗憾!
我们做基督徒的人,如果没有到这个地步的话,就像那个祁克果所说的,算不上一个基督徒。耶稣是一位最知心的朋友,这是千万人都直觉体验过的,虽然语言难以清晰地表达出来。这是我要讲的为什么要吃他的肉、喝他的血,什么是他的肉、他的血,什么叫吃喝,什么叫吃喝。
那么下一课呢,我们讲如何吃喝?就是比较实用的,也是自己的体验。这个甘甜就在于吃喝。如果你不吃不喝,只是在那供着,我们中国的传统宗教就是这个问题,就在那儿供着。结果耶稣来了以后,也是供着,供得很好,排位很高,但实际上你根本感受不到那种甘甜,一点都感受不到。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,吃喝的问题。
祈祷
好,我们一起来祷告:天父,我们来到你面前,谢谢你!谢谢我的主耶稣基督,你成为可吃可喝的生命,来到了我们中间。你的话语可吃可喝,你的举止行为,你的肺腑心肠,你的音容笑貌,我们默想你的时候,就是在吃喝你,就是在咀嚼你,就是在品味你。真的,是多么美好!多么甘甜!
主啊,求你常在我们的眼前,引导我们。让你的馨香之气吸引我们,让我们不是仅仅的把你供在那里,而是真的知道你是可吃的。你的肉是真是可吃的,你的血真是可喝的,而且不吃不喝就没有生命在我们里头。
主啊,谢谢你!谢谢你这样,成为我们的生命的血肉,你愿意为我们来到这世界上!我相信,你此时此刻就在我们当下,就与我们同在,我们随时可以与你同在,你也随时供应我们一切的需要。
奉耶稣的名祷告。阿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