耶稣颂 097

新约下的新人

首页 > 耶稣颂 > 大义篇 > 新约下的新人
新约下的新人
00:00 04:44
大义篇">55555大义篇

音频下载 视频下载 文档下载

海报分享 本页地址微信关注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大义篇
 

 

第97讲  新约下的新人

 

 

新约新在哪里的要素,前面讲了两个要素。你们还记得,哪两个?

第一个是中保的要素,神的儿子,而不再是先知、祭司、君王。第二个是执掌的要素,是恩典,不再是律法。

那么现在我们讲践履的要素。

 

 

第一节  践履的要素:信心,不是行为

 

实践的践,履行的履,践履的要素,是信心,不是行为。

这个其实我们在各章里都已经涉及到,那现在等于说是把它简要地概括一下。

在旧约下,人们为了满足律法的要求,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行为上。一切宗教都是如此。宗教说,无论谁想得救,谁想蒙福,都得拿出善行、修行、德行来。 正如诗篇所说:行为完全,遵行耶和华律法的,这人便为有福。(诗119:1)

这是旧约。旧约很显然是用人自身的行为,人自己努力所行出来的好行为,来交换神的赐福,各样的赐福。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?这样的结果就是,人关注的是自己,不是神。他关注的是自己好不好,而不再是神多么好。他关注的就是自己的努力够不够,而不是神多么恩典和怜悯。最后,人关注的就是自己和神的交换,而不是对神的信靠,不是信心。

我发现我自己在内也是这样,很多时候我们关注的是我们跟神之间的交换,而不是我们对神的信赖。你注意,这个孩子小的时候,特别特别小的时候,他是完全的信靠、信赖母亲,那长大了以后就有点交换的味道。特别到七、八岁讨人嫌的时候,他就开始交换。我表现好一点,妈妈爸爸夸奖我比我弟弟好,特别是有兄弟姐妹在一起比较的时候,表现,那种东西就出来了。

就像那个大儿子在家里,小儿子回来以后,他对他爸爸发泄的不满,让他爸爸突然意识到,我这个老大原来一直在跟我交换哪。我这么忠心地侍奉你,你从来不给我宰这个肥牛犊,怎么怎么怎么着。这是在旧约下的光景。

那么在新约下呢,耶稣既有丰盛的恩典,人得救和蒙福就不再是凭行为,不再是凭交换,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。(罗11:6)这个恩典这个词的含义本身就是不交换,无条件。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,雨水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。耶稣用最最简单、最最平常的这个现象,大自然的现象告诉我们什么叫恩典。

那么人得救跟蒙福是凭什么呢?凭信心。是凭信心,不再是凭那个旧约的遵行律法的那种行为,是凭信心。

信心也是有行为的,这个信心产生的行为叫信心的行为,不是律法的行为。耶稣所医治的那些病人个个都是信心的行为:

那个麻风病人,不顾律法,不顾条例,直奔耶稣。你说这是违反律法的,但是却是表达信心的行为。

瘫子拆房顶,这是不道德的行为,不检点的行为,拆人家的房顶。但是却是信心的行为。耶稣看见他们拆房顶,就说:你的罪赦了。

你看看那个妓女,冲进法利赛人家里亲耶稣的脚,这是什么好行为啊?一个妓女大庭广众之下,亲一个圣人的脚。哎,这是信心的行为。

那么人得救跟蒙福是凭信心。保罗说,我们因信基督称义,不因行律法称义。你们得救是本乎恩,因着信。(参加2:16;弗2:8)

保罗为什么这么说?我们昨天谈到,他是在注释耶稣,总结耶稣,根据耶稣。因为耶稣一再说:

信我的不被定罪。(参约3:18)

信我的就有永生。(参约11:25)

信我的脱离黑暗。(参约12:46)

信我的永远不渴。(参约6:35)

信我的要从他的腹中,流出活水的江河来。(参约7:38)

如此等等。耶稣全是讲信,耶稣一次也没有说,好人就不定罪,好人就有永生,或者说不叫好人,叫行为好的就不定罪,行为好的就有永生,就出黑暗,就永远不渴等等。相反,耶稣说的是,信我的必有好行为,必结好果子。(约15:5)

你知道,这个关系已经讲过很多次了,耶稣不是不讲好行为,不是不讲德行、善行,不是不讲。作为果子,他讲的是什么呢?作为果子,作为投靠他,到他这里来恩典的果子,而不是作为前提。 不是说,你必须结好果子,必须有好行为,否则的话,你别到我这儿来,不是这样。而是反过来说,到我这儿来的必结好果子。浪子不回家永远是浪子,浪子一回家以后才会改邪归正,活在爱的环境里边。

耶稣还告诉门徒说:你们的义,若不胜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,断不能进天国。(太5:20)。

你看,他是强调行为,强调果子,但是他知道这是果子,这不是前提。前提是,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他,枝子接上葡萄树,才能结果子。

在新约下,信他的人,不被定罪。不信的人,罪已经定了。(约3:18)

这话怎么理解?难道只要信他,行为再坏也不定罪吗?如果不信他,行为再好也要定罪吗?这是好多慕道友经常问的问题。

不信耶稣,人家那么善良的人也下地狱,只要一信耶稣,杀人大盗也要进天国。你们基督教这是什么逻辑!我们怎么回答?要知道一点,恩典之所以叫恩典,就是不以好坏或者成败为条件来给人的,它只是按照人要不要、信不信来属于人。

我举个例子,就像下雨天,现在外边下着大雨,凡是躲到耶稣这把大雨伞下的人就不被雨淋,就这么简单。又像大洪水,大洪水来了,凡是进入方舟的就不被水淹。有的人来就得救,有的人不来就不得救,来的就不被雨淋水淹,不来的就已在雨淋水淹中了。这就是这句话说,信的不被定罪,不信的罪已经定了的意思。因为你已经在雨里了,那耶稣拿着大伞说:来啊,到我这里来。那你就不信,到你那儿就不被淋了?因为你没见过伞,没见过恩典嘛,从来没见过恩典,他是恩典的大伞。

信恩典的人就不在律法的权势下了,在雨伞下的人就不在雨淋中了,而不信恩典的人,原本已在律法的权势下。不就近耶稣的人原本已在雨淋水淹当中。

 

 

第二节  目标的要素:称义,不是自义

 

好,今天讲的第二个要素,目标的要素:称义,而不是自义。

注意啊,摩西指着旧约说:人若行那出于律法的义,就必因此活着。(参罗10:5)

然后呢,保罗却指出: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义,反得不着律法的义。因为凡有血气的,没有一个人因行律法称义。(罗9:31;加2:16)

你看,保罗就毫不客气地、直截了当地冲着摩西去了。摩西说的是,你要行出律法的义才能活着。保罗说,没有一个人行出来,没有一个,谁也得不着律法的义。

那么人凭自己的行为追求律法的义,我们把它叫作自义。这个自义不是骄傲的意思,而是自己要成为义的意思。这是保罗说的:他不知道神的义,想要立自己的义。(参罗10:3)

我们把这称为自义。搞律法主义的人哪,就是自义的人。这样的人可能很虔诚,而且说实话,一般来说都很虔诚。但是虔诚中带着骄傲,骄傲中显出无知,而最后是以失败告终。人凭自己的行为追求律法的义是自义。

耶稣来了,他叫人信他,在他的义里得称为义我们叫做称义,称义。这个义不再是人的义,而是神的义。神的义,保罗说的:神的义,因信耶稣基督,加给一切相信他的人。(罗3:22)这个义不再是律法之义,而叫所赐之义,所赐之义这个词也是罗马书说的:那些受了洪恩,又蒙所赐之义的人,就在生命中掌权了。 (参罗5:17)

你看,律法之义的对应词是所赐之义,自义的对应词是称义。所赐之义呢,不再是凭人的行为,而是凭耶稣的十字架,凭耶稣所成的。圣经上说:百夫长看见所成的事,就归荣耀与神说,这真是个义人。(路23:47)你看,是耶稣成了义,我们归入他的义。保罗用一句话来概括,他说:基督终结了律法,使凡信他的人都得着义。(参罗10:4)

这个终结,你可以翻成完成了律法,成全了律法。他是律法的总结,总结其实就是终结。你看那个英文全是end,全是结束、结束、结束。

那中文,我发现中文在翻译的时候吧总是折中一点,调和一点、稳妥一点。跟从我的,就要恨他自己的父母、妻子、儿女,他就硬翻译成,爱我就要胜过爱。人家英文都不这么翻的,就咱们中国人,就是不忍心这么翻。这说明咱们中国人心肠特软,而且讲人情。中国人讲人情、人伦讲得特别重嘛,而且那个翻译这个圣经的人都是山东人,孔子的故乡。那些宣教士找中文翻译的时候,他们想,中国人当中最有文化的人不就是孔子吗?那我们找到孔子的家乡去找,结果找到山东人。好多和合本圣经里边,好多话山东话、北方话,起码是北方话。

这是第二个要素,我今天讲的第二个要素,信仰的目标是什么。是像旧约说的那样呢,你去遵行律法,而达到律法所要求的义呢,还是信耶稣,进入耶稣为你成就的义。

有了这么个对比,新旧约要素的对比,你再去听讲台上的信息,你会听得清清楚楚,他在讲什么?他在讲的是自义还是讲的是称义,他是让会众自义,让你们要守律法,你们要好行为,你们要爱神,不然的话神不爱你们。还是讲耶稣基督何等地爱你,他为你成就了一切,你要进入他的生命是吧。

立足点和着眼点完全不一样。 如果你是讲那个律法之义的,那最后一定是自卑、沮丧、忐忑不安、信心不足,而且还互相指责、互相论断。如果你讲我们败坏而又无助,没法自义,我们只能到耶稣基督的义里去,与他的义有份,在他里面被他称义,那这样的话你就很谦卑,让会众都很谦卑。

 

 

第三节  根基的要素:真理,不是谎言

 

第三个要素,根基的要素,真理而不是谎言。

什么叫真理?真理就是真相,就是事实。

谎言是什么?谎言就是律法主义背后那个骄傲的灵,就从蛇而来,蛇对夏娃说的话:你行,你能,你可以。我觉得这就是最大的谎言。

人以自己遵行律法的好行为,来交换神的拯救跟赐福。这就叫律法主义。我们要给律法主义下一个简单的定义,通俗的定义就是这个。

律法主义背后呢,是一个骄傲的灵。骄傲的灵背后呢,是蛇对人的谎言。就是刚才我们说的,蛇说:你吃的日子眼睛就亮了,你就能像神一样分别善恶。(创3:5)你能,你能看见,你能如神,你能分别善恶。

在这个谎言的蒙蔽下呢,人以为自己应该也可以达到无罪的状态。所以犹太人才说:耶和华所吩咐的,我们都必遵行。(出24:3)当他们说这个话的时候,摩西就给他们颁布了律法。所以,这个人以为自己应该达到圣洁无罪的状态,而且也可以、有能力达到这个状态,这是谎言。

你让一个他做不到的人,明明做不到的人让他去做,让他相信自己能做到,这不是让他送死吗,绝对让他送死。在这个谎言的蒙蔽下,第一方面,使人认为自己应该,也可以达到无罪状态,结果就会导致他失败、沮丧,导致他信心丧失,我觉得这是律法主义在新约时代的一个苦果。律法主义在旧约时代我们不管它了,律法主义呢跑到新约时代里来,给我们造成的苦果就是这个。

所以耶稣登山宝训,说,你们动过淫念没有?你们恨过人没有?他为什么讲得那么严格,他是告诉你们都是罪人。保罗概括得非常好,人人都犯了罪,亏缺了神的荣耀,而且是不能自救的。这是这个谎言的蒙蔽下的第一个苦果,就是对自己。

在谎言的蒙蔽下的第二个苦果,就是对别人。在这个谎言蒙蔽下,人才以为自己应该,也可以分辨别人的善恶。为什么很多人大言不惭,理直气壮,甚至替天行道的那种态度,来指责别人、论断别人,互相论断、纷争不断?为什么打来打去?因为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应该,而且也有能力,也可以分辨别人的善恶,这是蛇说的。这就是律法主义在新约时代的另一个苦果。

耶稣的恩典呢,是以真理为根基的。这个真理就是本相,就是真实。这个真理是什么呢?很简单,人人都是有限、有罪、有死的。而且呢,人人都是软弱无助,不能自救,不能自拔的。不但有限、有罪、有死,而且你根本没有办法脱离这个状态。人人都满足不了神的律法,更不可能像神一样分别人的善恶。

张三的善恶跟李四的善恶就是不一样,因为他们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分善恶,对不对?所以为什么蛇说你可以分善恶了。神说你犯了大罪了,给我滚出伊甸园。为什么?很简单,分善恶就表明了人的自我中心,这是最大的罪所在。

本来人是以神为中心的,唯神是听,唯神是从,天人合一的,乐天知命,听天从命。但是后来人要以自我为中心,他要分善恶。明明是恶的,但是对他有利,他就说这是善。明明是好的,但是对他不利,他就说这是恶。你看看,现在世界各国之间不就是这样吗?圣经里的奥秘跟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。

你说对了一半等于全错了,明白这个话吧。相对是什么意思?相对就是每个人只能说对一半,或者少于一半或者多于一半,反正不能说对全部。那你认为你是全部,那你就全错了。

还有一句话说:凡坚持认为自己全对的一定是错了。这是按照相对论,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普世的理论,不仅是科学方面的,也是人文方面的。那既然这样的话,按照相对论的原理来推论的话,任何一个人坚持自己是绝对的,这人要么就是傻子,要么就是无知,要么就是疯子,要么就是骗子。

所以呢,人人都满足不了神的律法,更不可能像神一样去分善恶。因为你不是那个绝对的标准。这就是为什么耶稣一再讲,你们不要论断,你们要饶恕。你就不是那把尺子,就这么简单。这么说好了,你不是那把尺子,你是被量的。

所以呢我在想,一个生活在新约里的人,一定是跳出了蛇的谎言的人,一定是站在真理根基上的人,一定是回归可怜本相的人,一定是谦卑虚己的人。新约让人达到这个境界。

 

 

第四节  境界的要素:诚实,不是伪善

 

第四个要素,是境界的要素。就是新约跟旧约的境界不同,是诚实呢,还是伪善。

在四福音书中,耶稣斥责法利赛人,用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假冒为善,假冒为善就是伪善。伪善几乎就是法利赛人的代名词。

为什么说伪善呢?他们标榜自己的行为,自以为义。他们挑剔别人眼中的刺,好为人师。他们甚至以神的代言人自居,替天行道。宗教虔诚背后的虚伪、夸夸其谈的无知、神圣庄严的残忍,都体现在他们身上。

他们对面,是耶稣怀着怜悯之心所接纳的一群诚实的人。什么诚实的人呢,税吏、淫妇、妓女、浪子、麻风病人。为什么说他们诚实呢,因为他们自惭形秽,无暇旁顾别人的罪。换句话说,他们是一些因罪恶昭昭迫不得已,不得不袒露本相的人。他们就这个样子,所以耶稣说:好,我接纳你,因为在神那里,你根本就是光的,你所有的义都是破烂不堪的衣裳。

我们虽然不能说,活在旧约律法下的人一定都伪善,也不能说活在新约恩典下的人一定都诚实。但是我们可以说,任何人如果以律法为尺寸,以行为做衣裳,他就难免不带着些虚伪。只要你用律法作尺度,来衡量自己,来要求自己,在行为上来努力,你不可能不虚伪。因为即使这些人的诚实,也是在摆满了布景的宗教舞台上,粉墨登场的。你不管你表现得多么虔诚,你那个场景,你那个舞台,你的道具、你的服装全是假的,全是人为的。

我们也可以说,任何人如果活在新约白白的恩典下,他就再也不需要伪善,也不可能伪善了,因为一切都赤裸敞开了,一切都涂抹干净了,一切都无所畏惧了。所以约翰讲在爱里是没有恐惧的,没有惧怕的。

你想一想,那个低着头、垂着胸,连举目望天都不敢的税吏,他祷告的时候,他面对的是什么呢?他面对的是一个明察秋毫的大法官呢,还是一个对他体贴入微的父亲。耶稣的话告诉他,耶稣的话告诉我们,他面对的是父亲,因为他回家以后,他比那个法利赛人更被喜爱。

不是这个税吏这个人品格好、不伪善,而是他不需要伪善,他也没有伪善的余地,因为他知道他在神面前是赤裸的。你在神面前本来就是赤裸敞开的,但是同时你又知道呢,神是爱,你赤裸敞开,他并不嫌弃你。你隐藏,他反而不高兴。因为他知道每个人都是一样的,他知道万人的心。

 

 

 

097讨论题

a. 教会里应该是什么人?

b. 目前在教会里是些什么人?

 

 

首 页 上一篇 下一篇 APP下载